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即电影评级系统,是由电影制片协会(MPAA)在1968年引入的。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观众提供对电影内容的指导,使观众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同时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不适宜的影片内容的影响。
在1960年代,美国社会对电影内容的忧虑逐渐增加。一些电影被认为具有过多的暴力、亵渎宗教信仰、性暗示和荒谬的情节。这些电影触及了社会道德底线,并引发了公众对电影内容规范的呼声。作为回应,MPAA于1968年引入了分级制度,旨在提供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电影。
2.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类别与标准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G级(适合所有观众)、PG级(建议有家长陪同观看)、PG-13级(13岁以下需有家长陪同观看)和R级(17岁以下需有家长陪同观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类如NC-17级(这类影片只允许成年人观看)。这些分级是由MPAA的评级委员会根据电影内容决定的。
MPAA的评级委员会是由家长组成的,他们观看电影并根据暴力、语言、性和主题等因素进行评估。他们根据电影的整体内容给予分级,并且会提供适当的描述和警告,以帮助观众做出明智的选择。然而,这一制度是自愿参与的,电影制片人可以选择不向MPAA提交电影进行评级。
3.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争议与局限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虽然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性,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一些观众认为分级系统的描述和警告不够准确,对于电影内容的指导作用有限;另一方面,一些电影制片人则担心分级会对电影的票房和市场营销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MPAA的评级标准也受到了批评。有人认为,标准过于主观,关注的是电影中的具体内容,而忽略了电影对观众情感、智力和道德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分级制度的偏重对暴力和性暗示的关注,却几乎忽略了电影中的其他重要因素,如语言、荒谬情节等。
总体而言,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一种权衡观众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尝试。它为观众提供了对电影内容的指引和警示,使观众能够做出符合个人和家庭需求的选择。然而,分级制度仍然有待改进,以更准确地反映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和情感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