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目录:
1、香港整合公共空间
香港整合公共空间的策略
社区营造
香港市建局在中上环推展士丹顿街/永利街项目时,一直因应社区需要而做出转变。他们进行“社区营造研究”,计划重新规划和整合区内使用率低的空间,提供配合居民需要的设施,并善用区内公共空间资源,营造社区的“聚脚点”。这个策略旨在促进“人”、“文”、“地”、“景”的结合,活化整个社区。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与项目区内的街坊等不同的持份者进行交流,找出他们对社区需要的共通点,并草拟未来“社区营造”的主要方向和愿景。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
香港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模式将空间立体模式,建筑物在平面上围绕开放空间的同时,也在垂直方向上也将公共空间包容其中。这种模式同香港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涉及公共环境和空间运用等议题时,除社区居民自发的行动外,通过如民间组织、公营机构或政府部门参与,能够发挥区内居民及社区的凝聚力。
具体案例分析
朗豪坊位于香港繁华闹市旺角区域,其内部空间使用分段式,B2至L3层公共空间互相连接,L4至L13层的公共空间则互相连接。商场B2至L3层公共空间以中庭和购物走廊为主;L4至L7层以边庭、广场和开放餐饮区为主;L8至L13层以中庭、螺旋状购物走廊、观景台和小型广场空间为主,空间类型丰富。这样的设计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空间,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和商业活动。
北角公共空间项目
“小街坊”项目是一个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它展示了丰富街区的过去和现在。该项目通过重新升级从北角不同层面的家庭、店铺和机构收集回来的家具,供各市民体验及使用,把北角历史街区从过去到今天作一个叙述。这个项目是对北角的一个缩影,不仅仅反映了街坊日常使用公共空间的特性,同时通过重新升级家具,将社区共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当中。
香港公共空间的挑战
香港的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占土地总面积的40%,但人均城市公共空间只有2.7平方米,远低于其他城市。这表明香港在整合公共空间时,还需要考虑到如何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可达性,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香港整合公共空间
目的和目标
香港市建局在中上环推展的士丹顿街/永利街项目,自2003年开展以来,一直因应社区需要而做出转变。他们在2018年着手研究该项目时,曾进行“社区营造研究”,计划重新规划和整合区内使用率低的空间,提供配合居民需要的设施,并善用区内公共空间资源,营造社区的“聚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