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目录:
1、香港空间研究教授
2、香港空间研究院
香港空间研究教授
高式昌教授
高式昌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智能电磁系统中心主任,IEEE天线与无线传播期刊的主编,IEEEFellow,欧洲天线与传播协会的英国代表,IEEE杰出讲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天线、相控阵、MIMO、多波段/宽带天线,反射阵列,发射阵列,射频/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前端,5G/6G无线通信,微波遥感环境监控。他共同撰写/编辑了3本著作,分别为空间天线手册,Wiley,2012;圆极化天线,IEEEWiley,2014;低成本智能天线,Wiley,2019。高教授先后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并获得了20多项专利。
关美宝教授
关美宝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兼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环境健康、可持续城市、人类流动性、城市中的市区/社会问题,以及地理信息科学。她最近的合作项目包括研发用于可扩展时空数据分析的统一网络基础架构、用于共享和分析机密地理空间数据的地理空间虚拟数据区域等。
何继善院士
何继善院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的创院院长。研究院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二级机构,将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致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撑。
彭芳乐教授
彭芳乐教授是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副主席。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特殊函数等。
邝智文博士
邝智文博士是浸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的研究兴趣为甲午战争(1894-95)至1970年代的东亚军事和海军史。他曾出版《东方堡垒:香港军事史(1840-1970)[合著,2019年香港书奖]》和《WarandGeopoliticsinInterwarManchuria》。
管轶教授
管轶教授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新发病毒性疾病学讲座教授,流感及重点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集中在流感和其他新发呼吸道病毒的生态,演化和发病机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是一个成立于2021年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防控、城市战略储备能源、海洋城市战略物资勘探开发和智能感知探测系统的综合研究。该研究院位于深圳,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深港合作办学特色,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撑。
研究领域与目标
研究院的发展迅速,现有八位院士及十余位学术、工程领域教授专家,团队近百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防控、城市战略储备能源、海洋城市战略物资勘探开发和智能感知探测系统。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产学研合作,已与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科研及工程项目累计10项。
研究成果与影响力
研究院在内蒙古包头市开展的白云鄂博综合物探勘查项目,寻找稀土之都-白云鄂博矿区的接续资源,对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与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的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中,研究院首次综合地质雷达扫描、管线探测、高频广域电磁法、天然源面波(微动)开展地下空间多物理参数探测,积累了大量探测资料,提升了城市地下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未来发展与合作
研究院积极组织行业峰会,参与学术交流,已成功举办“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干热岩开发战略研究”等高峰论坛。何继善团队在郑州开展城市灾后次生地质灾害排查,深圳市“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地下空间探测项目成功通过验收。研究院团队正向陆-海-空三位一体探测全面推进,在长江经济带油气勘探、雄安新区地热勘探、青海干热岩勘探、川藏铁路勘探、海洋资源勘探、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等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研究院与深圳市龙岗区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